隨著醫(yī)療事業(yè)的高速發(fā)展,康復已成為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的四大方向之一,與臨床醫(yī)學、預防醫(yī)學和保健醫(yī)學并列??祻蛷淖畛醯墓强?、神經康復到現(xiàn)在重癥康復、心肺康復、腫瘤康復、疼痛康復……百花齊放,呼吸康復作為心肺康復的一個重要分支,對數(shù)十種疾病下的患者康復作用顯著。
一、什么是呼吸康復
呼吸康復是一項綜合性的干預措施,是以全面評估為基礎,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。該方案是對患者提供精準診斷、治療、情感支持以及宣教,穩(wěn)定或逆轉患者生理、心理狀況,最大限度的改善其受損呼吸功能及整體生活質量。
二、呼吸康復適用哪些疾病
在過去的臨床應用中,絕大多數(shù)的呼吸康復對象仍為慢阻肺患者。隨著康復醫(yī)學不斷進步,相繼涌現(xiàn)的研究證據(jù)逐步表明,呼吸康復在非慢阻肺疾病中同樣具有應用價值。以下26類疾病或情形治療均適用呼吸康復。“
01 阻塞性疾病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
(包括抗α-胰蛋白酶缺乏)
持續(xù)性哮喘
彌漫性支氣管擴張
囊性纖維化
閉塞性細支氣管炎
02 限制性疾病
間質性肺病
間質性纖維化
職業(yè)和環(huán)境肺病
結節(jié)病
結締組織病
過敏性肺炎
淋巴管肌瘤
ARDS后
胸壁病后
脊柱后側凸
強制性脊柱炎
結核病后綜合癥
03 其他情況
肺癌
胸/腹部手術前后
肺移植手術前后
肺減容術前后
呼吸機依賴
產后人群
吞咽和言語功能障礙人群
肥胖相關的呼吸疾病
年齡超過35歲呼吸功能逐漸減弱的人群
三、呼吸康復的禁忌癥
臨床病情不穩(wěn)定、感染未控制、合并嚴重肺動脈高壓或充血性心力衰竭、呼吸衰竭、不穩(wěn)定心絞痛及近期心梗、明顯肝功能異常、癌轉移、近期脊髓損傷、肋骨骨折、咯血、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、依從性精神疾病等禁忌癥。
四、呼吸康復的訓練方法
01 呼吸法訓練
● 腹式呼吸法
取仰臥或舒適的冥想坐姿,放松全身,觀察自然呼吸一段時間,將右手放在肚臍處,左手放在胸部。
吸氣時,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,感覺氣息開始經過鼻腔、喉嚨充分的集中于肺部,肺部容積逐漸增大,保持胸廓不動,使橫膈膜下沉。
呼氣時,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,橫膈膜向上提升,使大量濁氣呼出體外,胸部保持不動。循環(huán)往復,保持每一次呼吸的節(jié)奏一致,細心體會腹部的一起一落。
每日訓練兩次,可選擇上午10時和下午4時進行訓練,每次約10min。
● 縮唇呼吸法
縮唇呼吸指吸氣時用鼻子,呼氣時嘴呈縮唇狀,施加抵抗慢慢呼氣的方法,可幫助控制呼吸頻率,使更多氣體進入肺部,減少呼吸功耗。
取舒適放松體位,經鼻深吸氣,呼氣時縮唇微閉,緩慢呼氣4~6秒, 吸氣與呼氣比以1:2或1:3為宜。 呼氣時縮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選擇調整,不要過大或過小,根據(jù)機體耐受情況選擇合適的練習時長。
02 呼吸肌訓練
呼吸肌訓練有助于改善呼吸運動期間膈肌,肋間肌等的協(xié)調性,增強呼吸肌的肌肉力量,達到有效擴張氣道,減少阻力,提高呼吸質量的效果。呼吸肌訓練包括吸氣肌訓練和呼氣肌訓練,吸氣肌訓練的研究較多。
呼吸肌訓練的類型包括抗阻訓練(通過逐漸縮小孔徑)、閾值負荷訓練(需要預先設置吸氣氣壓,通常為最大吸氣壓的某個百分比)和等二氧化碳過度通氣法。
在針對每個患者的抗阻負荷進行個體化評估,并考慮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類型和嚴重程度、現(xiàn)有合并癥(如心血管狀況)、肌肉骨骼限制性和衰弱程度的前提下,推薦患者進行抗阻吸氣肌訓練,根據(jù)個體機能選擇合適強度,每天2次,每次15min,每周訓練4-5天,至少持續(xù)2個月。
03 柔韌性訓練
保持柔韌性和良好的姿勢是呼吸康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瑜伽和太極拳等運動可以有效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柔韌性和體態(tài)。
除此之外,對參加正式呼吸康復計劃的患者,應為其提供居家運動處方,以延續(xù)正在進行的運動訓練。對任何患者都應根據(jù)其在院呼吸康復計劃時的表現(xiàn)和效果制定個性化的居家康復。
參考文獻
美國心血管-肺康復協(xié)會編著, 席家寧, 姜宏英主譯.呼吸康復指南:評估、策略和管理[M].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:北京,2020:7-42.
李俊, 冷虎. 呼吸康復臨床研究進展2018[J]. 齊齊哈爾醫(yī)學院學報, 2018, 039(020):2435-2437.
鄭則廣, 胡杰英, 劉妮. 呼吸康復治療研究進展2017[J].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, 2018.
沈君, 韓芳.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(wěn)定期患者呼吸功能訓練方式的研究2013[J]. 解放軍護理雜志, 2013, 30(20):68-70.
本文僅作呼吸科普,不作商用,侵刪.